新书简介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回望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之所以能够取得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传承着“人民基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了我党的政治价值观—人民观,这从财政来看,彰显出财政的政治属性——“人民财政观”。
“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这样一种人民观,作为政治理念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内涵是有很大差异的。今天的人民观是一个历史的发展,是从阶级的人民观发展而来的。今天的人民观是人本主义的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人本人民观已经成为党的基本立场和基本价值,作为一种政治理念,集中体现了一个政党的政治属性——人民性,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变迁——群众性,发动群众来创造、创新和发展。人本人民观彰显了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财政的人民主体性提供了理念和价值前提,由此使“人民财政观”区别于传统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国家财政观”。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了党和人民的财政关系,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种政党和人民的财政关系体现了一种新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设计,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基因”一直传承下去。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将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发挥更加积极,更加重要的作用。高度重视财政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来处理各种复杂的财政关系,并作为始终坚持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是百年大党成功的重要经验。在理论上,我们对财政的认识不能表面化,仅仅拘泥于流量的角度;也不能现象化,仅仅拘泥于从显性的财政形态去探讨,而要进一步拓展视野和维度,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党的伟大实践中汲取灵感,更深刻地认识财政、把握财政,推动财政理论研究不断创新,为新时代财政改革,夯实财政这个国家治理基础提供新的指引。
目 录
《百年大党的人民财政观》入选长安街读书会第20220308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财科院公众号
CAFS研究生APP
CAFS导师教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