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财科动态 本院要闻 内容详情

好书伴读 | 财政政策应聚焦人的发展,通过扩大公共消费,促进人力资本提升

发布日期:2023-11-24 19:02 点击次数:2814次 字体大小:

                

                          著者:刘尚希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财政政策应聚焦人的发展,通过扩大公共消费,促进人力资本提升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3)》。

蓝皮书指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人口出生率下滑,少子老龄化加剧,新增劳动力数量进入长周期下降区间,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加剧了人力资本错配、人力资本不可持续的可能性。从中长期视角看,财政政策应聚焦人的发展,通过扩大公共消费,促进人力资本提升。通过完善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冲人力资本配置方面的风险,改善社会主体的预期,促进居民就业,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为社会发展构建确定性。

 

1.就业优先,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关乎千家万户的生活。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对冲人力资本配置风险,首先就是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和预期管理的核心指标之一。

财政政策着力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根据2023年政府预算报告,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着力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根据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政策的公告》,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减轻用人单位负担,自2023年起5年内延续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分档减缴政策,在职职工人数在30人(含)以下的企业,继续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支持大规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2023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帮助农民工、脱贫人口、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出台就业支持政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支持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互联网+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政策支持和权益保障,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为社会发展构建确定性。

 

2.提升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劳动力流动和稳定就业的安全保障。提升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有利于对冲人力资本错配的风险,确保社会平稳运行和发展。财政支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落实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举措。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完善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调整机制。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给予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救助保障。根据2023年政府预算报告,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7亿元,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3.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卫生健康事业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强化了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财政支持强化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患者救治费用补助、疫苗接种经费保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向市县延伸,均衡布局,支持地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根据2023年政府预算报告,一般性转移支付安排财力补助资金1700亿元,使用2022年权责发生制结转资金300亿元,支持地方做好医疗救治等工作。

加大力度支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妥有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适当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根据2023年政府预算报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健全基本医保筹资机制,探索个人缴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挂钩机制,确保权利义务对等、财力可承受、制度可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支持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

 

4.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提升,也有利于改善居民对未来的就业和收入预期,推动教育更好为创新服务。

财政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支出是我国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39455亿元,占比超过15%。2023年,中央财政扩大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规模,地方也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落实“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目标,持续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探索优化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根据2023年政府预算报告,安排250亿元资金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安排100亿元资金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尤其是县域普通高中。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安排404亿元资金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较上年增加10亿元,重点用于中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等。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安排720亿元学生资助补助经费。

友情链接
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客

财科院公众号

CAFS研究生APP

CAFS导师教师APP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26号   版权所有京ICP证 05033235
Copyright© 2020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法律顾问: 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