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财科动态 财科观点 内容详情

刘尚希 |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发布日期:2022-10-26 14:48 点击次数:5130次 字体大小: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随着报告的发布,共同富裕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关注点之一,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实现共同富裕是世界的愿景,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作为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实现共同富裕不是马上可以做成的事,但却也等不得,当前我们应该着手促进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对于共同富裕的内涵,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尚希如此总结。在促进共同富裕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也备受关注。

在“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的理论与实践挑战”研讨会上,刘尚希表示,当前很多观点都从分配的视角来谈共同富裕,但这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只有做大蛋糕,才能谈得上分好蛋糕。“如果只是孤立静态地去讨论如何分好蛋糕、缩小差距,显然这样的理论是没有前提条件和基础的,这无异于是空中楼阁。”刘尚希说。

基于此,当前应该如何跳出用分配的思路来研究共同富裕?

刘尚希对此解释,我们要把共同富裕置于社会再生过程中,要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研究要跳出物的层面,从人的发展这一角度来探讨,因为共同富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是所有人的共同发展。

顾名思义,“共同富裕”是两个词的组合,即“富裕”与“共同”,这意味着,共同富裕不仅是要富起来,而且是大家都要富,两者怎么融合,实际上涉及到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从观察者的视角看,共同富裕概念本身其实也包含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践中,我们的研究常常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来回摆动,从而使政策陷入一种钟摆效应的困境。

研究发现,只有从冲突论和兼顾论的“翘翘板”效应摆脱出来,才能实现两者的融合。“如果我们仅仅着眼于财富或收入的分配,就无法跳出冲突论、兼顾论的窠臼,从这点来讲,我们只有摆脱物的层面,着眼于人的发展,才能融合效率与公平。”刘尚希说。

在他看来,要跳出物的层面,就需要从人的角度重新认识共同富裕的本质,而要提升人的能力就要彰显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文明性,只有不断彰显这“三性”,贫富差距才能最终缩小。

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在发展机会上追求平等,让每一个人的努力与所得相匹配,实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这实际上是一个分配预期的问题,如果老百姓把分配预期的重心放到政府身上,就意味着对政府的依赖性会大大增强,这就会弱化努力与所得之间的关系。如果两者的关系出现弱化,大家就不会去勤劳致富,也不会积极创新,一旦社会形成了这种预期,蛋糕就不可能做大,人的发展也会落空。”刘尚希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从现实来看,如何努力实现发展机会的平等,是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意味着,实践层面促进共同富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尤其是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构建中国发展的确定性,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从体制上看,我国仍是城乡二元体制,尽管这些年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得到快速推进,但城乡二元体制依然存在。

对此,刘尚希建议,只有破除“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才有希望,只有让农民财产权更充分地流动起来,包括自由选择、交易等真正实现流动,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

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了快速的工业化,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得种地的农民大大减少,伴随农业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我国也实现了农业工业化。

在刘尚希看来,下一阶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减少社会身份和集体身份的农民,只有这样,中等收入群体才能扩大,国民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国家才能真正走向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

因此,解决共同富裕问题不能只在分配上做文章,现阶段我们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带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这是促进新发展格局形成的重要途径。

友情链接
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客

财科院公众号

CAFS研究生APP

CAFS导师教师APP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26号   版权所有京ICP证 05033235
Copyright© 2020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法律顾问: 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