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财科动态 财科观点 内容详情

赵福昌 ▏解读“十四五”养老、托育服务重要文件: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财政和金融等多股力量协同配合

发布日期:2021-06-28 14:47 点击次数:1085次 字体大小: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日前发布《“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将迎来“换挡升级”。方案明确,地方要“挑大梁”,履行好发展“一老一小”服务的主体责任。要引进金融机构降低相关企业的成本。

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福昌接受总台央广记者采访,并进行解读。

实施方案出台的一大背景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在养老需求方面,2020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6亿,今后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以每年约1000 万人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在托育需求方面,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经济负担、婴幼儿照护和女性职业发展等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而当前托育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福昌解读,要确保“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服务供给,就要明确如何划分责任、又如何来出“钱”。这份新出炉的实施方案给出了答案——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政府要兜牢基本公共服务的底线,比如一定岁数以上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就属于基本公共服务。

赵福昌说:“方案提出,区分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基本养老服务,明确受益范围和基础标准,体现政府责任;对于非基本公共服务,提出发展目标,加大对社会力量的支持,扩大有效供给;引导社会力量提供适老化技术和产品,推广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突出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的职能定位,符合公共财政要求,同时还要引导市场发挥作用。”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本次明确,地方要履行养老和托育的主体责任。赵福昌说:“突出‘坚持地方为主,中央支持’原则。地方履行发展‘一老一小’服务的主体责任。中央预算内投资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地方真抓实干。在支持力度上,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能力提升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原则上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不超过床均建设投资或平均总投资的30%、60%和80%的比例进行补助。”

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财政和金融等多股力量都要进行协同配合。实施方案中提到,引导金融机构对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企业和机构提供金融支持,对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进一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托育服务水平,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友情链接
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客

财科院公众号

CAFS研究生APP

CAFS导师教师APP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26号   版权所有京ICP证 05033235
Copyright© 2020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法律顾问: 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