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2日下午,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在京联合举办 “2023年东盟与中日韩区域经济展望(AREO)中国论坛”,论坛主题为“东盟与中日韩的净零转型——机遇与风险”。AMRO主任李扣庆、财科院院长刘尚希、财政部国际经济关系司副司长叶建第为论坛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财科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傅志华主持会议。
AMRO于今年4月初发布了旗舰报告《2023年东盟与中日韩区域经济展望》(AREO),对东盟与中日韩地区宏观经济前景与挑战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提到了成员经济体面临的风险、脆弱性和挑战,并为东盟与中日韩成员国提供了政策建议。
刘尚希在欢迎致辞中表示,要实现净零排放转型,东盟与中日韩域内的生产、消费以及对现有资源配置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革,对各个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产生重要影响。东盟与中日韩区域有必要通过合理运用财政金融和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有序转型,并管理相关风险。区域内协调一致的行动,将比各经济体单独行动产生更大的合力。
李扣庆在开幕致辞中提到,《东盟与中日韩区域经济展望》(AREO)是AMRO旗舰出版物之一,它提供了AMRO对域内宏观经济前景和相关政策的评估,以及该区域面临风险挑战的讨论。2023年AREO专门讨论了关于减缓气候变化和向净零过渡及对域内的长期影响。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期待专家的精彩分享。
叶建第在开幕致辞中指出,AMRO是在10+3财金合作机制下成立的国际组织,财科院是财政部唯一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两家机构携手举办此次论坛,既有利于将AMRO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介给国内专家学者及相关政府机构,提高政策影响力,也有利于中方智库和专家深入参与区域财金议题,贡献智慧,实现互利多赢。
AMRO经济学家、《2023年东盟与中日韩区域经济展望》(AREO)第二章合著者玛特·伊诺哈莱斯以“通往净零排放之路”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她表示,随着10+3经济体承诺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碳定价现在成为了政策讨论的焦点。通过碳定价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对于区域宏观经济稳定、出口竞争力和金融稳定性都会产生影响。但向净零转型的过程也充满了机遇,为可再生能源、低排放产品和除碳技术等市场的扩大带来了光明前景。
财科院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少强发表了题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路径与举措”的演讲。他谈到,中国主要从绿色项目的资金保障、税收政策、低碳发展市场机制、政府采购和实施环保资金相关的政策实施机制五个方面应对气候变化,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多措并举、系统观念、凝聚合力、改革创新,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净零转型的重要举措。
在专家研讨环节,刘尚希表示,净零排放转型涉及发展底层逻辑的转变,一是低碳绿色转型,二是数字化转型。低碳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要互相结合形成合力。低碳绿色转型对于中国存在两方面任务,不仅包括碳达峰碳中和,还包括减污的挑战。这就要求政府不提供政策支持,还要为减碳减污营造市场环境。绿色财政也是绿色转型的重要部分,财政自身的绿化可能带动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净零排放转型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框架,智库加快知识创新、理论创新,为政府提供可行方案,是我们面临的职责和使命。
高世楫指出,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实现了能源绿色转型的国家目标,也向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公共产品。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降低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生产的成本,加快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东盟和中日韩地区在走向净零之路上有非常广阔的合作前景,应通过合作和交流,促进地区产业协作,促进全球气候治理的协作。
康艳兵谈到,低碳转型是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要体现的责任担当,同时也是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碳工作,并已取得了积极成效。未来零碳转型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但同时也充满机遇。
庄贵阳认为,碳中和问题即是化石能源有序退出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低碳转型要建立在新能源能够起到支配性作用的前提上,对市场和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当前,政策主要从压减传统高碳技术和鼓励创新低碳产品两方面推动,这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包括社会组织都要发挥相应的作用。
财科院研究生院院长杨远根出席会议,AMRO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国别监测处长李在永、通讯部助理主管黄佳慧参加会议。来自相关智库及财科院的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深入研讨交流。
财科院公众号
CAFS研究生APP
CAFS导师教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