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财科动态 本院要闻 内容详情

【财科头条】第51期:财政政策要与公共风险的演变特征相匹配

发布日期:2021-05-28 16:30 点击次数:862次 字体大小:

编者按:

2020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栏目——《财科头条》。本栏目以“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为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国内外财政政策最新动态和智库权威解读,欢迎关注转发。

全文共2470字 | 阅读大概需要7分钟

本期关键词:财政政策要与公共风险的演变特征相匹配

 

背景速览:

 

2021年5月18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发表《当今财政政策面临的新课题》。文章指出,财政政策必须跳出传统思维,转向风险思维,重点考虑如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公共风险的演变特征相匹配,并依据底线思维对各类风险进行系统性、前瞻性分析研究——搞清短期、中长期主要风险点在哪里?财政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形成公共风险情境图,为对冲各类公共风险提供指引。要实现财政政策更可持续,拓展政策空间,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一是要积极推动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划分改革,二是推动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三是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离不开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四是以改革方式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五是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的调整方式和跨期统筹力度。阅读原文>>

 

Number1 防控公共风险应成为财政政策的基本职能

 

    

    【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 | 公共风险是未来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公共风险包括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甚至环境领域的风险,是现代财政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对公共风险加以管理,也就成为现代财政的基本职能。从社会大背景看,我们正处于风险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是体现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或某个环节,而是国家各项发展的不确定性,甚至整个全球发展的不确定性。为此,财政政策需要有新的思路。如果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的,那么发展的含义就是为人类文明构建确定性。财政政策就是要在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完成风险管理。风险又是分层次的,包括个体风险、市场风险和国家公共风险。如何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降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就需要合理的财政政策。

 

Number2 财政改革要准确把握公共风险的变化

 

    

             【CAFS致敬40年】刘尚希:公共风险是改革的原动力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刘尚希认为,我国的财政改革带有行为主义特征,依据现实中的风险类型、风险程度而改革。公共风险是财政改革的原动力。从历史上看,制度变迁无一不是公共风险与危机推动的结果,而制度变迁的突破口常常是在财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改革实质上都是遵循公共风险变化的逻辑而推进的,其变化的脉络是从“家贫国穷”的风险到“机会不均”的风险,再到全球公共风险,这也是我国主要公共风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财政改革的逻辑本质上是公共风险逻辑,公共风险涵盖了所有公共性问题在不确定性状态下变化的一种归属,公共性问题都可能演变为公共风险,成为财政改革的原动力并衍生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Number3 财政政策要视公共风险的结构和强度进行调整

 

    

    【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 | 以公共风险的结构和强度重塑财政政策体系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刘尚希认为,财政改革之所以在国家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和支柱性的作用,就在于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公共风险的变化,从而适时牵引和支撑了国家改革开放与发展。同样,财政政策体系有效运行,必然要体现公共风险的逻辑,并以公共风险最小化为目标,才能有效地指导财政实践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和发展目标的变化,财政政策体系目标和运行逻辑也需要超越建立在确定性思维基础上的凯恩斯主义分析框架,财政政策供给要根据风险权衡原理,视公共风险的结构和强度进行相机调整。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财政须充分发挥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的作用,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作为财政政策体系运行的目标,与金融环境协调配合,在保证财政自身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灵活多样的政策工具为经济社会注入确定性,降低风险、引导预期,使经济社会系统整体的公共风险最小化。

 

Number4 财政政策需瞄准公共风险来调整完善

 

    

        【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 | 2021:财政政策须贯通风险思维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刘尚希认为,财政政策需要从大局着眼,瞄准公共风险来调整完善。公共风险越大,国家发展的成本越高。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及其衍生的公共风险会让企业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而财政政策作为对冲公共风险的首要工具,实际承担了“稳定器”作用和最后救援兜底责任。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更重要的是发挥好政策的引导作用,更好地稳定预期、引导预期和改善预期,以“政”领“财”,通过财政政策把公共风险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发展的确定性。要在财政风险和公共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寻找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安全的风险组合方式。这个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财政风险与公共风险之间的权衡结果发生改变,这也决定了财政政策必须根据公共风险特征及其构成进行相机调整。

 

Number5 财政政策应与公共风险相适应

 

    

 【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 武靖州 | 风险社会背景下的财政政策转型方向研究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刘尚希等认为,随着人类进入后现代的“风险社会”,公共风险形态和特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财政政策应顺势求变。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财政政策应转向行为调节和引导预期,突出对市场机制和社会发育的促进,使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形成自我防范化解风险的机制,从而避免大量私人风险转化为公共风险。

 

Number6 财政政策要在识别公共风险的基础上提出治理策略

 

                  

            武靖州 |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前提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武靖州认为作为国家治理工具的财政政策,应能够在识别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政策设计,降低、转移或分散进而化解风险,而不单单是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充分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现代社会,“人”的行为越来越成为风险的源头,公共风险来源于个体风险的叠加转移与转化。财政政策要防范风险,应当跟踪市场主体的行为,通过市场主体的行为判断和分析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私人风险及其向公共风险转化的趋势,根据风险分析提出公共政策的治理策略,根据治理策略优化调整财政收支安排,即遵循“行为-风险-治理-财政收支”的新逻辑。

友情链接
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客

财科院公众号

CAFS研究生APP

CAFS导师教师APP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26号   版权所有京ICP证 05033235
Copyright© 2020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法律顾问: 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