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财科动态 本院要闻 内容详情

刘尚希院长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并作专题发言

发布日期:2023-04-03 08:20 点击次数:3189次 字体大小:

十四届全国政协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3月31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会议。财科院院长刘尚希等12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会上发言。

 

    

    

 

刘尚希院长围绕“以人的城镇化为突破口 促进高质量发展”做专题发言。他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具有丰富的内涵。从理论上看,要抓住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核心这个底层逻辑深化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认识,要围绕“人”来做文章,给创业、创新、流动更大的自由。用人民发展观来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路径,须以人的城镇化为突破口。人的城镇化,即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是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最大难题,破解了这个难题,扩大内需战略就可以落地,人口质量红利和创新驱动发展就有了社会基础,共同富裕就有了前提。也可以说,城镇化本身就是发展质量高低的一个指标,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因为农民依然是我国户籍人口的大多数。我国的高质量发展不可能脱离这个大多数,也不能脱离农民为主体这个基本国情。

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以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为抓手,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社会化改革。我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当时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计划社会”,时至今日在某些领域仍有所表现,比如城乡二元体制。以所有制和户籍为基础的城乡二元体制,又反过来制约了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同的财产权利,导致起点不公平、机会不公平,须尽快破除。人的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关系到7亿多人的未来预期,农村的非农就业和增收潜力有限,减少农民是必由之路。农民市民化,既具有工具性价值,更具有目的性价值。有研究表明,农民变成农民工,其消费可扩大30%;从农民工变成真正的市民,其消费又可以扩大30%。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其最大潜力也在人的城镇化,这都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为条件。

二是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最近十年有1.4亿农民变为了市民,年均1400万人,但依然有近2.9亿农民工在城里工作生活,却在就业、上学、社保、养老、住房等方面难以享受真正的市民待遇。这显示出进城难的一面。另一方面,农民工挣的钱难以变成资产积累财富,如回到农村盖的房子,盖成之日就是贬值之时。农民的财产没有市场估值,农民也难以“出村” 变成真正市民。农村“三块地”的改革和农村产权市场的培育亟待提速。

三是区域规划、公共服务、投资布局、转移支付、编制安排等都要“随人走”。城镇化是人口流动的过程,意味着经济社会的主体空间形态将转向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的城镇体系。要素、产业、人口聚集的动态过程,将逐渐改变我国的经济地图产业地图和人口地图,各项区域政策要从习惯于打“静靶”变成打“飞靶”,前瞻性预判人口的空间布局趋势,让公共服务找人,而不是让人去找公共服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石泰峰,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王勇、高云龙、穆虹、王东峰出席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负责同志参与协商交流。

友情链接
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客

财科院公众号

CAFS研究生APP

CAFS导师教师APP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26号   版权所有京ICP证 05033235
Copyright© 2020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法律顾问: 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