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财科动态 本院要闻 内容详情

【财科头条】第44期:以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优势

发布日期:2021-02-07 21:20 点击次数:1007次 字体大小:

编者按:

2020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栏目——《财科头条》。本栏目以“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为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国内外财政政策最新动态和智库权威解读,欢迎关注转发。

全文共3199字 | 阅读大概需要8分钟

本期关键词:以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优势

 

背景速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建议》提出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在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时,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列在首位。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我们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阅读原文>>

 

Number1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CAFS媒体访谈】刘尚希 | 明年的财政政策如何“不急转弯”?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2021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就是“改革创新”。这涉及很多问题,例如市场化的改革进一步推进、要素的市场化、相关政策的落实效果等。

体制机制改革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是制度的创新。有了制度的创新,才能推动市场的创新,市场的创新就包括产品的创新、工艺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简单来讲,如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市场的积极性,更好地主动去创业,去创新。这样一来,经济就有了活力,经济自然就会复苏和好转。

 

Number2 要从更加长期的视角看待创新驱动战略

 

    

    【CAFS媒体访谈】刘尚希 | 麻辣财经专访,详解2021宏观政策新内涵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刘尚希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更加从长期的视角看待当前的问题。例如会议提出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都体现出战略性的视野和前瞻性的考虑。

 

Number3 创新驱动需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

 

    

      【CAFS媒体访谈】刘尚希 |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刘尚希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从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深化改革。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首先是理顺科技与经济的关系,二者要形成良性循环。科技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特别是科研院所要进行改革,充分赋予其法人自主权。同时,财政政策如何完善科技投入的方式和更有效发挥作用等,都需要关注。其次,要理顺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应通过完善教育投入方式,促进教育转型;扩大教育机构的办学自主权,增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通过相关政策举措进一步提高社会办学的积极性,使之与政府办学积极性更好结合起来,让市场、社会、政府的力量形成合力。

 

Number4 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 | 2021:财政政策须贯通风险思维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刘尚希认为,要实现财政政策更可持续,拓展政策空间,必须加大改革力度。针对我国创新能力不足,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关键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等问题,除了进一步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快科研单位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若体制机制不改,仅仅依靠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很难达到激励创新的政策目标。这种风险的防范唯有依靠改革。

 

Number5 完善财政支出政策,提升支持原创技术的能力

 

    

                  以助力新发展格局为重心优化财政政策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邢丽等认为,从制约我国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因素来看,当前我国亟需做的是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归根到底仍是解决发展的问题。

统筹财政资源,做好基础研究长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制定更为详细的原创核心技术财税支持项目清单,支持原创核心技术,尤其是“卡脖子”和具有领跑潜力的技术。立足我国现状,完善支持创新的方式,实现多种资源的优质组合,促进人力资源转化为创新动能。同时,大幅缩减与支持创新关联度不大的各类企业奖补支出、地方引导基金等,减轻财政压力。

 

Number6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人才支撑

 

    

【CAFS专家视点】文宗瑜 | 化解“就业难”与“人才荒”结构性矛盾——以产业产品附加值提升为视角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资管理与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文宗瑜认为,“促就业”及增加就业可以培育培养人才。但是,单纯依赖就业培育培养人才,仍难以从根本上满足产品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中高端人才需求。因此,还要考虑依赖创新性产品设计生产完善人才开发机制与吸引国际中高端人才。

在某种意义上,“促就业”及增加就业可以培育培养出更多基础型人才,而基础型人才要通过开发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或中高端人才;基础型人才在参与相对不可替代性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逐渐被开发为创新型人才及中高端技术人才。之所以强调并重视更多相对不可替代性产品的设计生产,既是为了让产品创新依托已有的产业与已有的基础型人才,也是为了对已有的基础型人才进行更大更好的开发。除此以外,可以形成培育培养人才的土壤及氛围,完善人才开发机制,实现创新人才及中高端技术人才的有效供给。

 

Number7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重新认识研发投入强度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重新认识研发投入强度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韩凤芹等认为,研发投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和手段之一,研发投入强度是一国或一地区创新投入水平的判断,但高投入不等于高产出,也不等于高创新水平。如果机械式地以其他创新型国家为目标,片面强调研发投入强度,可能会陷入“为投入而投入”的陷阱,会产生盲目科技投入、“伪投入”行为、“劣币驱逐良币”等负面效应。对此,应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史演进性、侧重性和高效率性等多个方面正确把握研发投入强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要义,着力优化研发投入结构,建立研发投入绩效评价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各主体创新内生动力。

 

Number8 政府营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利益主体研发创新积极性

 

   

          史卫 | 日本应对贸易摩擦的科技政策选择及对我国的启示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研究员史卫认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科技研发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并且受其他技术领域和消费者等各种因素的复杂影响,每个领域的发展方向都是树状和动态的,瞬息万变。政府要更好发挥作用,必须要摆脱传统模式的行政化束缚,在科研规律和市场规律下推进研发速度。政府要做到的就是营造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让市场天然的发现选拔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在推进企业间合作研发时,政府必须营造包容多元利益的发展环境,建立平衡企业竞争和减少研发风险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和引导各利益主体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使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博弈转化为发展的合力。

 

Number9 中国企业家应从“拼利润”转向“拼创新”

 

    

                  中国企业家应从“拼利润”转向“拼创新”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员赵治纲认为,过去评判一家企业的好坏,关键看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规模和资本回报水平”,今后评判一家企业是否优秀,更多要看企业的“创新能力”、“优秀科研人才”、“利润的科技含量”,头部科技企业更要看企业在全球的“科技话语权”。从企业层面来说,中国企业家要尽快转变企业管理思维,要尽快从过去的“拼利润”规模转向“拼创新”能力,要舍得牺牲“短期利润”去加大“长期创新”的投入,要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头部科技企业尤其要加快布局行业前沿技术甚至颠覆性技术的研发,要不断提高企业在全球的科技话语权,带领企业挺进全球科技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

友情链接
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客

财科院公众号

CAFS研究生APP

CAFS导师教师APP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26号   版权所有京ICP证 05033235
Copyright© 2020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法律顾问: 安理律师事务所